定期发布文章和产品,基本上对提升我们的排名没有任何影响!

前言:

记得13年的时候,做了一个外贸的B2B网站。然后在网站学习了很多关于SEO的文章,甚至还写了很多邮件给一些KOLs, 请教他们该如何优化我的网站。

很荣幸,得到了一些流弊的SEO“专家”的答复,有的并进行了不少往来邮件的交流。然后我得到的大多数最佳实践就是:持续地发布你的产品和高质量的内容,then you’re set.

然后,我就遵循着这些专家的意见,持续的更新和发布网站的产品,以及持续的输出“高质量”的文章,疯狂的时候,甚至一天2到3篇内容。

fiverr-logo-new-green我先是从国内专业论坛和行业网站,搜集了一大堆相关的高质量内容,然后自己撰写成英文,再到一些像fiverr、freelancer这样的外包平台上,找英文的native speakers进行proof-reading校对。

就这样大概持续了一个月的时候,然而Nothing happend. 网站的流量没有增加,排名也没有增加。这个过程中,我也不断进行的思考和总结,然后确保我发布的每一篇文章,都遵循着网上的那些最好的On-Page SEO原则来优化我的文章。给文章进行排版,添加对应的图片和视频等等,然后花费了我大量精力的工作,并没有获得任何回报。


当然,我是不会轻易的气馁和放弃的。这个时候我想,是不是我的文章专业性不够?而事实上,我对比了和同行甚至一些巨头的内容,确保我的文章比它们更有“价值”或者至少持平的水平。那是不是因为是文章的阅读性不好,英文的原因呢?

紧接着的时间里,我不惜耗费“巨资”,从iwriter、contentproz、upwork等平台,雇佣一些高水平的写手,从$5美金到$200美金一篇的文章,都写了不少。

不幸的是,持续了好几个月时间的努力,至少网站有了50多篇“高质量”的内容,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回报。当我的各个社交帐号,总共突破2,000粉丝的时候,这些被我转载到这些社交帐号的文章,阅读数也任然少的可怜,更不要说评论了。

So,在之后的几个月里,尽管我仍然泡着那些国外论坛,看着那些大神们又获得了怎样怎样的成绩,但心里却萌发了一种不知道如何去做SEO的无奈感,更多是不知道如何去做那所谓的“内容营销”。

当然,到了现在我早已经从那个阶段跳了出来,也对国外的一些基于内容营销的策略和手法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,大致了解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称之为高质量的内容,白帽SEO的手法是怎么操作的等等。

尽管开局获得了一些糟糕的体验,导致我现在基本上对于自己写英文文章,有了一种“深恶痛绝”的厌恶感(其实是懒和水平不够),基本上是外包出去。但是要是没有这种经历,我也不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大门,接触到一个新的世界。

所以,当我看到现在还有很多小伙伴,特别是做B2B的童靴们,还按照我几年前走过的路子那样去操作,持续的、绞尽脑汁的去不断的发布文章和更新产品,作为一个被此“饱受折磨”的过来人,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这一段经历,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。不说能帮助大家节约多少金钱,更重要的是节省大家的时间,不要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一直走到黑,或者进行事倍功半的工作。

Okay, 废话讲了一大篇幅,是时候进入今天的正文了:

网站要频繁或定期的发布以及更新产品或文章?

在解释这个观点前,我们有必要系统性的来说一下,这个常见的SEO操作手法有什么问题。

要知道,早在过去几年里面,SEO的操作手法就已经随着谷歌算法的更新,有了巨大的变化。而随之谷歌的排名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所以,这就意味着,到了今天很多老的SEO手法已经不再“适用”了。

那些跟随这种SEO变化的人,抓住了这个机遇,对自己的网站以及后续发展的策略做出调整,使得他们的网站稳稳的排在了谷歌的首页。

而那些还按照以前老的SEO手法操作的、以及对新的变化毫不知情的人(比如我),觉得SEO变得越来越困难了。

比如说:

据我所知,09~12年的时候,有很多人通过定期发布文章以及长尾策略的这种玩法,去建立Niche站,然后通过Affiliate或Adsense变现的人,都在不同程度上赚到了钱。

如果他们还懂得一些外链建设,通过像PBN或者其它形式的“垃圾”外链的做法(都是相对某个时期而言的),能更快的使得网站获得好排名,获取更大的流量。通过这种“高级玩法”,很多人赚的盆满钵满的。

当然,这里我不是要插播成功学的鸡汤,而是给大家讲述我的悲惨案例。

同样是13年底到14年的时间,我也接触了这个行业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开始了我的Niche站的建设之路。我运营了2个内容站,一个是做CB的,一个是做Adsense的。

通过找到对应的offer,然后进行关键词调研,从而决定了我的内容策略(长尾策略+定期发布内容+外链建设)。我从Click Bank上找到了一个关于如何使男女朋友或者说夫妻复合的电子书,然后基于这个主题去创建内容。

前前后后也大概弄了小几十篇文章,然后对照着那时候的外链建设方法,不断的手工的去做外链。内容大部分是外包的,而外链有很多是自己手工去做的,也有从不同的平台上购买的。

也就是在这个时期,我把各种外链形式都基本尝试做了一遍,例如Article Submit(内容提交)、PR(新闻稿)、目录站、论坛评论、客座博客以及购买一些PBN链接等等。

结局:

然而悲剧的是过了3-4个月,啥都没有发生。甚至连一本电子书都没有卖出去,网站的日IP大概在30个左右,然并卵。而那个Adsense的网站稍微好点,赚了个几十刀(sad story again)。

前前后后在这个上面也尝试了近万把块钱,然而这个体验尽管是“糟糕”的,但是通过自己的实践,才知道这些方式的流程是怎样的,到底有没有效果。正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嘛!


回归正题,那么我说的变化都包括些什么呢?

下面摘抄一个真实的案例供大家观看:

I’m struggling with SEO.

I follow all of the “best practices” from SEO experts. I keep my site fresh and updatedwith quality content. I use schema markup on my pages.

I even share my content on Twitter and Facebook. But it seems that no matter what I try, my competitors rank above me (even though my content is clearly better than theirs).

Thanks,

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,我不禁热泪盈眶。原来不单止是我一个这么傻,还有和我深受同害的家伙,哈哈哈!

所以我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:方向错了,再勤奋和努力都是白搭!Do it Smart, Not Hard!

Mistakes #1、定期发布内容(以及更新和发布产品)

Publishing on a regular basis has ZERO affect on your rankings.

为什么这种方式没有效果或者说效果已经很差了呢?为了说明这个问题,我们先回顾下为什么这个方式在之前如此的有效。

重“量”时期

我们知道,一个平台发展的前期,往往需要“量”的累积,且不论质量优劣。谷歌做为搜索引擎,在几年前,当博客兴起的时候,是非常欢迎博客这种内容形式的。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,以及用户搜索词条的增多,谷歌需要大量的收录不同的结果,来满足它的核心功能“提供最佳的搜索结果给用户”。

所以这个时候博文便能很好的满足这个需要。大家不断的针对核心词也好,长尾词也好,去发布文章,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谷歌检索的内容库。

在这段时期,聪明的SEOer逐渐的把这个玩法给玩坏了,一天网站可能发布个成百上千的“低”质量文章,围绕排名而不是用户体验去创建内容。所以说,随着时间的积累,以及各种内容的不断丰富,谷歌这个众包平台,已经不需要这种内容后,就到了“秋后算账”的时候了。

大家也可以想想那些平台也是这样的,例如淘宝、亚马逊、阿里巴巴等平台。前期我们逮住这些平台的红利期,趁着它们审核也不严格,内部竞争也不激烈,它们自己还会大量的从外部去购买流量。这个时候,我们铺天盖地的上传产品或者养帐号,它们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到了今天,它们都发展起来了,就是时候重视起“质量”来了,不断的清退这些蛀虫们。所以,谷歌作为搜索引擎也是一样的。到了今天,谷歌只想给用户展示关于他们搜索的最佳结果页。

Today, Google simply want to show their users the BEST result.

到现在,我还看到又很多人在做这种批量或者说定期发布内容的事情,想着单靠这个去获得好的结果。我只能说,这种事倍功半都不知道有没有的方式,最好还是不要去做了。

很简单的一想就明白了。假如我们的B2B网站、博客也好,如果天天更新内容就能获得好的排名和更多的流量,那么这种方式我们的竞争对手为什么不做呢?如果这种方式能确保得到回报,那么谁不能承担这个花销呢?我可以去雇佣英文18级的人,或者说雇佣一个外包团队来给我做就好了,一天发布个百八十篇文章。

所以,大家需要学会思考,很多事情是很明显违背常识的,在没有经过思考和验证的情况下,还上当受骗,或者没有取得成效,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想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!

Don’t worry about keeping your site updated with “fresh content”.
It makes no difference.

那么既然持续的更新内容没用,那么持续的更新“高质量”的内容呢?

But over time, a regularly updated site — even one that pushed out quality content — became a commodity.

好的内容等于成功了50%,剩下的还要去推广。这句话在这再重复一百遍。

而且,我们觉得所谓的“高质量”内容,不一定是所谓的”高质量“的内容!大家可以看我这篇文章:

为什么说基于你的用户或客户创建内容是一个巨大的错误?

最后,希望大家不要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!

Ps: 你永远可以用举例法来反驳这个观念,说谁谁谁持续的发布文章和产品,效果有多好多好等等。抱着这种幸存者偏差过日子,我也希望你能成为这样的“偏差”。
但是我更希望大家能走一个已经被proven有效的路子,毕竟这年头,跟谁混,认可哪种理念(白/灰/黑),很大程度上能决定我们能走多远。

 

5 1 投票
文章评分